2025年,汽车产业正经历着智能化浪潮的深度重塑,智能座舱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双重驱动正在颠覆传统产业格局。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智能座舱已从单纯的交互界面进化为具备认知能力的"第三生活空间"。科技巨头与车企正加速布局"大模型+智能硬件"生态,从语音芯片到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从生物感知座椅到全息交互界面,产业链创新呈现爆发态势。
5月8日-9日,由成都高新区国际合作和投资促进局支持,宝马中国、阿里云、瑞谷传祺联合举办的“2025宝马开放创新行暨成都高新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等系列活动在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举行,入选的人工智能+汽车领域优秀创业企业也顺利完成集结。
联合创新基地由宝马中国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跨界合作打造,以“智能汽车”产业为垂直孵化领域,并引进专业孵化器运营品牌“瑞谷科创RECO SPACE”孵化运营,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5G 车联网应用、智能制造、互联网汽车等方向,致力于推动未来出行方式、工业软件及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
此次宝马中国、阿里云、瑞谷传祺深入合作,将发挥各方技术上的先进能力和在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上的资源导入优势,依托宝马研发专家、阿里云专家与成都高新区丰富的产业生态资源,汇聚了政府相关部门、知名资本、行业专家以及初创企业等创新资源,旨在分享行业前沿资讯,大企业开放创新的新机遇,共同打造“成都高新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同时宝马已和中国头部科技伙伴展开了积极合作,为即将到来的宝马 “新世代”车型注入了更多中国智慧,宝马将借助中国创新力量,促进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活动伊始,成都高新区国际合作与投促局游晋副局长进行致辞,成都高新区持续深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上,具备强大的创新支撑,同时打造了优越的创新生态。在此与全球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启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生态的新征程,这必将为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创新动能。未来,我区将持续聚力汽车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布局,成为“未来车”竞相迸发的产业热土。
随后宝马集团亚洲区采购和供应商网络发展部,数字化采购与质量管理副总裁芦伟先生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是宝马最重要的市场,也是我们对 “家在中国” 的长期承诺。宝马集团在中国深耕三十多年,已经建立起庞大的本土生产、研发和供应商网络,尤其拥有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基地,以及450多家本地供应链网络。创新是宝马的基因,宝马不断将前沿技术整合到我们的产品中。
紧接着宝马联合创新基地的宝马负责人郝黎明先生详细介绍了基地的运营状况及宝马开放创新行活动的亮点。宝马开放创新行的核心目标在于打造一个汇聚智慧、激发创新的平台,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共同挖掘和探索前沿科技在汽车行业中的无限可能,活动为期四个月,5月活动启动开幕,5-7月进行项目招募,通过筛选有意向企业与宝马研发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对接,9月落地宝马开放创新行成果展示日。
随后宝马集团亚洲区采购和供应商网络发展部,数字化采购与质量管理副总裁芦伟先生、宝马联合创新基地的宝马负责人郝黎明先生与瑞谷集团科创执行总裁王凤梅女士共同按下了“2025宝马开放创新行”的启动按钮。这一刻,也预示着未来宝马将更进一步的与在成都的智能汽车创新领域的企业开更多深入的合作,欢迎各类创新项目加入我们。
随后活动进入成都高新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环节,阿里云政企事业部川滇藏公司总经理彭强先生致辞指出,成都高新区联合阿里云、宝马等头部企业共同打造“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正是瞄准了车载智能系统、车规级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车载应用场景融合等,加速技术创新与商业化的落地。阿里云将始终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技术底座”,汽车逐渐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数据节点和算力平台。
阿里云期待与全球行业领军企业深化合作,赋能加速各行各业技术领先的创新企业,以技术驱动创新,以生态赋能产业,共同开创智能汽车产业美好未来。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智能网联产创融合加速器集结仪式盛大举行,阿里云政企事业部川滇藏公司总经理彭强先生与瑞谷集团联合创始人王福强先生为集结企业颁发了证书,加速营通过整合阿里丰富生态、头部资本机构和媒体等一线资源,成功集结了25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企业。从业务、融资等方面提供落地方法论指导和强资源链接,为创新企业提供加速产品和服务,同时助力成都高新区培育出超级明星项目,打造全国特色产业IP。
接下来进入产业分享环节,佐思汽车研究院的总经理余杰先生针对成都智能汽车产业调研报告进行分享,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130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此后,中国保持第一位置长达16年,而成都市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成都市汽车产量相比销量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当前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方向的企业分布,接近半数已经在成都布局。
成都在未来发展中,第一要强化优势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核心车载智能部件如、汽车软件、汽车芯片、感知传感器等产业;第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响应国家政策,完善引导机制,健全配套政策,吸引国际车载智能系统企业以及国内领先的车载智能系统企业在成都布局;第三:鼓励创新产业生态,尤其是汽车大模型、汽车芯片、汽车AI应用等创新领域,以前沿技术的突破为引领,强化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通过场景驱动的研发与应用连通,加速推动智能驾驶及汽车AI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阿里通义实验室汽车行业负责人周超为我们带来了通义大模型主题分享,讲述大模型技术在科技圈的普及以及大模型开发和应用。首先,大模型技术的开源带来了良好的生态,降低了模型推理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应用的深度拓展。其次,大模型应用的发展包括与自动驾驶的结合,以及工具链的成熟,使得大型能够调用更多的工具完成更多任务。希望基于通义大模型的土壤能够长出更多有价值的应用场景。
紧接着来自宝马中国上海研发中心AI产品经理刘昕洋,斑马智行高级产品总监刘昕,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汽车行业负责人周超,宝马集团DW资深设计工程师虞文硕,佛吉亚中国战略总监黄震五位专家针对“大语言模型的未来座舱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从各自行业的专业角度分享了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下午的议程中企业进行路演环节,加速营集结的25家企业将自己最新的产品与技术与投资人做了分享。
5月9日,高新区政府协同运营方瑞谷传祺一同带领集结的企业,参观访问高新区新川园区,了解高新区产业园最新产业发展近况及目标,了解产业园区的生态基础,讨论企业落地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成都作为西部汽车工业重镇,有着深厚的汽车工业底层基础和高校林立的人才优势,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沃土。成都高新区更是大力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并已面向产业聚集、技术创新、生态完善等目标发布一系列针对性产业政策。 “通过政企协同、创新赋能,我们有信心让成都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国方案’的策源地与全球产业变革的参与者。”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成果在蓉城落地,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革命,正从这里向世界展开。